这篇文章不聊产品和案例。
唠一唠,雷雷看过上万份征信,沟通过上万为负债朋友只有的感受。
今日一堆中介不是发那个征信新规吗?
就昨天有朋友来问我真假,然后昨儿在自己的朋友圈就发了辟谣
官方今早就发了辟谣
并不是来说预测有多准确,或者说其他同行打脸有多快。
而是聊一聊,为什么这谣言腿跑的这么快,这次不仅是中介出于营销目的到处宣扬,更甚的还有银行从业者,负债者本人也在传。
雷雷自己思考,觉得主要原因有其3:
1.能快速传播的东西,要么极度简单,要么极度符合市场需求;
这一条谣言是符合上面的两个“极度”的,简单又符合需求。
据最高法执行信息公开网的不完全统计,我国公布中的失信被执行人达840w,呈增长趋势。
这仅仅是公布的失信的,还有那些逾期未公布的,负债中的~~就更多了,所以此条假消息的确,符合了一大部分人们心中的想法,希望逾期痕迹能尽快消失,重新做人。
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全民负债情况挺严峻的,当然雷雷也有角度的限制,毕竟是从业人员,会有主观偏好,看谁都像负债的。
2.借贷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居民借贷常识缺乏,形成对比。
在各城市金融中心拿块砖砸下去,10个路人有8个征信有网贷,
各大龙头企业从做本身行业到设计金融贷款产品,就跟流水线一样顺畅,流程一模一样。
打车滴滴可以贷款
吃饭美团可以贷款
旅游携程可以贷款
购物,京东借呗可以贷款。
是个人有个身份证,点2下就可以下款。
这对于本科率不到5%的14亿群体来说,简直就是财务灾难。
绝大部分人不具备财务管理能力,不具备借贷知识,什么“厘,分”的民间概念都是陌生的,年化都搞不清楚是什么就开始借钱,是现在社会借贷场景一个明显特征。
当然了,也不能单单讨论客观原因,毕竟后天学习也是可以提高金融认知的。
3.大部分人都缺乏提高融资认知
最近有篇文章爆了,系统推送,然后进来一堆“只看标题,不看内容”的朋友。
基本每个案例都会交代资质情况,
我最近竟然遇到一些自己没有资质,然后编造出来的,或者说6月的查询少,提供6月的征信,实则10月已经查花了,来让我安排产品的。
我无数次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参差,
资质不行,直接不合适做贷款,我都会拒绝。
但是已经演变成,用编造的东西来骗了!
缺乏金融知识并无意识去提高;
再加上喜欢听信噱头信息,觉得老有什么口子产品,这样的意图被有心人窥见,就能听到一些“爱听的话”,离上当受骗就不远了
总结:
本文章的内容多案例+金融知识科普,致力”正确,理性,客观“信息的传播。
本文无意教育读者,只是从这件征信小事,引发思考,如若也能激发看客你内心一点点波澜,
进而有所得益,也算是没有辜负这小一千字的时间。
借贷事关钱财大事,需谨之又慎,
经济常识的提高
并非读我这文章一两天能提高,当徐徐图之,共勉。